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如右图所示),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若想用基因工程并通过土壤农杆菌向某种植物中导入抗旱基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 |
B.将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时,可以用Ca2+处理细菌 |
C.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去感染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成具有抗旱 基因的植物 |
D.若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目的基因,则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
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的分裂。
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 B.一定能固定CO2 |
C.都与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有关 | D.一定是植物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 |
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 |
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
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 |
右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
B.3代表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
C.4表示生态系统的基石 |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
B.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
D.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