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理解不正
确的是:
| A.“一超”指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
| B.“多强”主要指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
| C.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
| D.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
“法国革命引起欧洲各国之间的混战,……由此产生出的民族认同感。民族主义思想常常引发分歧和争论……但民族主义同样也在建国运动中贡献良多……。”下列各项最能体现上述论断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 B.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
| C.美国独立战争 | D.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对一部宪法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他评价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 C.法国1875年宪法 |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1747年,法国作家拉美特利在其发表的《人是机器》中指出,宇宙中没有神,只有运动的物体。最复杂的物体是人,人是一部自我调节的机器,这部机器的运转全靠燃料。这种观点反映出
| A.科学发展对人的思维产生重大影响 | B.宗教神学的说教已被冲破 |
| C.入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 D.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
|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 A.保护商业贸易 | B.拓展殖民地 | C.传播天主教 | D.掠夺工业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