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都会使蛋白质变性。请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提示:淀粉酶为蛋白质,它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编号A.B;
②向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向B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观察两支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4)该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试管,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有        (至少列出2个);
(5)某同学在实验前,向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实验材料中的淀粉溶液和1mL斐林试剂,混匀后在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min,观察现象,然后才开始实验。
你认为该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回答下列与免疫有关的问题:
I.(1)进行器官移植,只有当供体的所有组织相容性基因都存在于受体中时,供体的组织才不会被排斥。如果母亲的基因型为A1A1B2B3,父亲的基因型为A2A2B4B5,则其子女的基因型为(父亲、母亲)的器官移植给子女不会被排斥。
(2)同种异体移植时,需要在人群中通过HI。A配型来选择供体。首先从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技术选择性扩增所要分析的基因片段,然后直接进行序列分析,便可知基因型。
(3)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为解决器官移植所需供体短缺及不相容问题带来希望。该技术的
理论基础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然具有。从克隆胚胎中分离的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可以形成胰岛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本质上是的结果。,
II.淋巴细胞依靠其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抗原,每个淋巴细胞只带有一种特异性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是怎样产生的呢?模板学说认为,是在抗原进入机体后,以抗原为模板设计出来的。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具有不同类型特异性受体的淋巴细胞就已经存在。清用下面给出的材料设计实验,对两种学说进行检验。
实验材料: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未标记的抗原X,抗原Y等
(注: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全部杀死带有互补受体的淋巴细胞)
实验步骤:
(1)给小白鼠注射,小白鼠对此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2)一段时问后,给小白鼠注射,观察小白鼠是否对此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3)再过一段时间,给小白鼠注射抗原Y,观察小白鼠是否对此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预期结果与结论:
,则实验结果支持克隆选择学说。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生物种类
地点A(山腰)
地点B(山腰)
地点C(山腰)

3种
5种
9种
蕨类
7种
5种
8种
灌木
15种
4种
2种
松树
0种
2种
0种
落叶树
20种
5种
0种


非生物因素
地点A(山腰)
地点B(山腰)
地点C(山腰)
风速



距地1.5米的光强



土壤湿度/%
48
35
15
土壤的有机质/%
6.5
3.8
2.5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氨量/mg.Kg-1
9.4
4.5
2.3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度最大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方向发展,直至达到为止。
(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
的植物群落,原因是
(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氧时,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
(5)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如下图(以胚胎移植为例),请据图回答:

(1)对供体母牛、供体公牛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2)同期发情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它可以促进______的分泌和______的生成.
(3)一次给受体移入多胚胎,产生的多个后代,其基因型都相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医学上,对于癌症病人通常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然后再进行“化疗”。“化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控制病人病情恶化的目的。
1975年英国科学家科勒和米勒坦,将B淋巴细胞中产生抗体的基因,通过特殊的技术转移到肿瘤细胞内,成功地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株能稳定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使医治癌症又有了新的突破。请问:
(1)“化疗”能控制病情恶化是因为化学药物能通过抑制____________,达到终止肿瘤细胞分裂的目的。
(2)B淋巴细胞中产生抗体的基因,转移到肿瘤细胞内的______分子中,使抗体基因在肿瘤细胞中指挥抗体的合成。
(3)经培养的肿瘤细胞,在大量增殖过程中,通过______方式,产生大量______供医学应用。

若用“①③→④”来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请回答:
(1)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2)②表示______,其细胞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3)若想制做人工种子,应选用____(填编号)
(4)①为花药,则④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①是胡萝卜根尖细胞,则培养成的④的叶片的颜色是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