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地租沉重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繁荣 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前者解决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2005年已达到15万亿元。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    B.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商品出口
C.发展服务贸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D.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强生产能力

(2008年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图5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图5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