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乃
该夷来文内,有与天朝有益之语。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籍此些微远物也。”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
| A.列强以有益天朝为由意欲侵略中国 |
| 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 |
| C.清初帝王以怀柔之道处理国家关系 |
| 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初统治者不满 |
《万历十五年》写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李贽成为近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先声 |
| B.李贽的思想未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 |
| C.李贽的悲剧是当时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结果 |
| D.李贽对现实的批判引起统治者的不满 |
下图为“熹平石经”的残石。该石经由《诗》、《书》、《春秋》等七经组成并立于洛阳太学。这一残石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A.隶书始于秦朝 | B.民间入仕风气高涨 |
| C.儒学的官方化 | D.国家教育系统建立 |
阅读下表,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年代 |
人口(亿) |
耕地(亿亩) |
人均耕地(亩/人) |
| 1650 |
1.00—1.50 |
6.00 |
6.00—4.00 |
| 1750 |
2.00—2.50 |
9.00 |
4.50—3.60 |
| 1850 |
4.10 |
12.10 |
2.95 |
①1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
|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 |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
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下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 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
| 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