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一定温度下,将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
A(g)+ B(g)xC(g)+D(s)。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C(g)的浓度随时间变
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方程式中x=2 |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D |
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
短周期元素X原子核外的电子处于n个电子层上,最外层电子数为(2n+1),核内质子数为(2n2-1)。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
B.X能形成化学式为NaXO3的含氧酸钠盐 |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可能为偶数 |
D.X元素常见单质的化学式为X2 |
向用盐酸酸化的MgCl2、FeCl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aq),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aq)的体积关系如图。原混合溶液中MgCl2与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
B.![]() |
C.![]() |
D.![]() |
有机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R为烷烃基),关于M的正确判断是
A.M难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 |
B.M能使酸性KMnO4(aq)褪色、使FeCl3(aq)显紫色 |
C.M能发生酯化、氧化和加聚反应 |
D.常温下1mol M最多能与3 mol NaOH(aq)反应 |
灰锡(以粉末状态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 Sn(s、白) + 2HCl(aq) → SnCl2(aq) + H2(g) + Q1
② Sn(s、灰) + 2HCl(aq) → SnCl2(aq) + H2(g) + Q2③ Sn(s、灰)
Sn(s、白) + Q3, Q3=" -" 2.1kJ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A.灰锡、白锡的互相转化是可逆反应 | B.常温下锡以灰锡状态存在 |
C.反应中的能量变化:Q1 < Q2 | D.长期处于13.2℃以下,锡制器皿会自行毁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