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
发生反应3A(g)+B(g)  xC(g)    △H = Q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
①化学反应速率:v(A)="3v(B)                 "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有3molA消耗的同时有1molB生成       ④ C的浓度保持不变
(2)根据试验测得的数据可知,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则Q    0(填“大于”或“小于”)
(3)向甲中通入6molA和2molB,向乙中通入1.5molA、0.5molB和3molC,将两容器的温度恒定在770K,使反应3A(g)+B(g) x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甲、乙两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均为0.2 。
①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         
②平衡时甲中A的体积分数为              
③若平衡时两容器的压强不相等,则两容器中压强之比为          
Ⅱ.(1)pH=3的盐酸a L,分别与下列3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①pH=11的氨水b L;②物质的量浓度为1×10-3 mol/L 氨水c L;
c(OH-)=1×10-3 mol/L的Ba(OH)2溶液d L;
试判断a、b、c、d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a=b>c>d     B.b>a=d>c    C.c>a>d>b   D.c>a=d>b
(2)已知室温的条件下,pH均为5的H2SO4溶液和NH4Cl溶液,两溶液中c(H+) • c(OH-)=___________;各取5mL上述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50mL,pH较大的是________溶液;各取5mL上述溶液,分别加热到90℃,pH较小的是________溶液。
(3)同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H4Al(SO4)2;②NH4Cl;③NH3·H2O;④CH3COONH4,其中c(NH4+)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编号)。
Ⅲ.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sp=cmAn+)×cnB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1)在25℃,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度积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
B.25℃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C.25℃时,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相同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浙江省在原先推行乙醇汽油的基础上,开始试点甲醇汽油(即在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甲醇),根据检测的数据分析认为,若宁波全市的140余万辆机动车全部使用甲醇汽油,一年内能减少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排放将近100万吨。甲醇常利用煤气化过程中生成的CO和H2来制备:CO+2H2CH3OH。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2)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3molH2,净测得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3)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增大的有
A.升高温度B.充入He气
C.再充入1molCO和3molH2 D.使用催化剂
(4)若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molH2和1molCH3OH,达到平衡时测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的1.6倍(此过程三种物质均处于气态),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_____g/mol。
(5)根据(图2),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地壳中含量第一的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A与化合物B(分子量为232)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为黑色固体C和另一单质D,单质D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可得到B。则
(1)写出构成金属单质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写出D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某地煤矸石经预处理后含SiO2(63%)、Al2O3(25%)、Fe2O3(5%)及少量钙镁的化合物等,一种综合利用工艺设计如下:

(3)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碱溶”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为加快“酸浸”时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等。(填两种即可)
(5)已知Fe3+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分别为2.1和3.2,Al3+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分别为4.1和5.4。为了获得更多产品Al(OH)3,从煤矸石的盐酸浸取液开始,若只用CaCO3一种试剂,后续操作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芳香族化合物A 可进行如下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化学名称为
(2)由C 合成涤纶的化学方程式为
(3)F 的苯环上一氯代物仅有两种,F 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A 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5)符合下列条件的F 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苯环上有2 组峰;
②可发生银镜反应;
③使FeCl3溶液显紫色;
(6)D 有多种合成方法,在方框中写出由合成D 的路线流程图(其他原料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化学—选修3:物质与结构】(15 分)铁和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配合物Fe(CO)x 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 晶体属于______(填晶体类型)。Fe(CO)x 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______。
(3)K3[Fe(CN)6]的配体CN-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C、N、O 三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铜晶体铜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右图所示。

①铜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区。
②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
(5)某M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铜与M 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附图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该晶体中铜原子和M 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 p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只写计算式)。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 分)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离子膜电解法为目前普遍使用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1 所示:

(1)该流程中可以循环的物质是
(2)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Ca2+、Mg2+、SO42等无机杂质,所以在进入电解槽前需要进行两次精制, 写出一次精制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若食盐水不经过二次精制,仍会有少量的Ca2+、Mg2+直接进入离子膜电解槽,这样产生什么后果是
(3)图2 是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阴极由碳钢网制成)。则B 处产生的气体是 ,E电极的名称是 极。电解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阳极槽出来的淡盐水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溶解氯,需要加入8%~9%的亚硫酸钠溶液将其彻底除去,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已知在电解槽中,每小时通过1 安培的直流电理论上可以产生1.492 g 的烧碱,某工厂用300 个电解槽串联生产8 小时,制得30%的烧碱溶液(密度为1.342 吨/m3)113 m3,电解槽的电流强度1.45×104 A,该电解槽的电解效率为______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