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为探究食物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第1组: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1所示。第2组: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6所示。第3组: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第1组少。
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1组实验中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 |
B.第2组实验中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3所示,第3组实验中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4或5所示 |
C.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4和5代表的类似 |
D.在玻璃容器中放养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后,小草履虫数量增加,大草履虫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2和6代表类似。 |
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 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 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 by和600 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 by和600 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
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的基因和质粒 |
B.DNA连接酶和 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
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运载体”分别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 |
B.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
C.DNA限制酶、RNA连接酶、质粒 |
D.DNA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
据2006年8月25日出版的《科学》报道,来自美国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一个研究组提出了两种分别叫做PBA和TUDCA的化合物有助于糖尿病治疗,其机理是: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一个能干扰胰岛素敏感性的基因)活动,以恢复II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平衡,并已用II型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肥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 |
B.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胰岛素的合成 |
C.JNK基因活动受抑制是II型糖尿病的另一重要病因 |
D.II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B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也参与了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
细菌群体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主要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处于生长对数期细菌二分裂速度快,种内斗争最激烈 |
B.处于衰亡期的细菌仍有繁殖现象,但有的细菌细胞解体 |
C.处于稳定期的细菌虽然不形成芽孢,但繁殖速度相对稳定 |
D.处于调整期的细菌代谢活跃,体内产生大量次级代谢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