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为探究食物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第1组: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1所示。第2组: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6所示。第3组: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第1组少。
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1组实验中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 | 
| B.第2组实验中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3所示,第3组实验中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4或5所示 | 
| C.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4和5代表的类似 | 
| D.在玻璃容器中放养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后,小草履虫数量增加,大草履虫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2和6代表类似。 |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 
| B.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0个 | 
| C.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 
|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 
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a)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b)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
| A.35% | B.29% | C.28% | D.21% | 
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起来的?( )]
| A.–氢键– | 
| 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 
| C.–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 
| D.肽键 |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属于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Ⅱ3个体的两种致病基因分别来自Ⅰ1和Ⅰ2个体 | 
| B.Ⅲ5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 
| C.若Ⅲ4与Ⅲ6结婚,生育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4 | 
| D.若Ⅲ3与Ⅲ7结婚,则后代不会出现患病的孩子 | 
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请分析选择正确说法( )
| A.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 | 
| B.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 | 
| 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 | 
| D.突变品系不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