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即将开启的“十二五”,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包容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模式,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于是,该市发动全市各行各业的力量,为实现科学发展而献计献策。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通过“市长热线”、“X市网亊”、“X市短信”等途径,短信纳言,网络问政,对人居环境整治、城镇化建设、完善城乡医保社保等方面,积极提出建议和批评。政府也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一旦非法扰民,领导就公开道歉,及时整改。正是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和相互包容,该市经济社会特色凸显,成功实现科学发展。
材料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此该市通过科学论证,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上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扩大内需;但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提高得过慢过少,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出现用工荒;提高得过快过多,会加重企业负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从而不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因此,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必须适时适庋。具体如何“适时适度”,普遍认为,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提高的幅度可以适当快一点,提高幅度大一点,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压力,还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对于欠发达地区,幅度则可以适当小一点、稳一点,因为当地企业承受能力不强,如果人工成本偏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的就业。
材料三:2010年前、后某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对比
(1)结合材料,用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市市民与政府之间是如何良性互动的?
(2)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市对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认识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10分) (3)结合材料三,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需。只有立足扩大内需,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才能真正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运用消费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扩大消费需求?
材料一:我国国有经济在各领域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截至2011年7月)
石化 |
石油 |
电力 |
汽车 |
冶金 |
铁路 |
兵器 |
船舶与航天 |
69.3% |
92.1% |
90.6% |
72.5% |
64.4% |
83.1% |
99.5% |
84.5% |
材料二:截至2012年上半年,某省私营企业达到19.83万家,个体工商户达到79.36万户。“十一五”期间,该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递增15.2%,占该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3.3%提高到2010年的49.5%,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生力军。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经济制度?
下图为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作用方式,读图,完成下题。
上图是什么规律?简述该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兵兵在出国前,准备买一部手机,请你参与她购买手机的全过程,感受她的快乐,并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兵兵在网上搜索到相关信息,发现手机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也比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前几年,手机的性能普遍提高,外观也更靓丽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兵兵来到手机专卖市场,就有许多服务员竞相向兵兵介绍自己所经销的品牌,兵兵发现,所有手机品牌都在搞促销活动,而降价是普遍运用的促销手段。最终兵兵买了一部物美价廉的手机。
请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降价”的看法。
谁都担心失业,一旦失业也要勇于面对。如果我们把失业变成“转”业,也许会发现一片新天地。一个“转”字,说明变换工作岗位是一种正常现象,要求我们有一颗平常心;一个“转”字,要求我们不要沉湎于固有的旧东西,要不断学习新东西;一个“转”字,要求我们转变观念,鼓起奋进搏击的勇气。失去旧岗位,常常预示着新的就业机遇。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道理说明应该怎样对待岗位的正常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