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提高玉米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352位的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天冬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倍和2倍,下列对玉米性状改变最可行的方法是
A.直接改造蚕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B.直接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改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C.直接通过对酶的合成的控制,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D.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如果酶的数量一定,下列曲线中最能确切反映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是
19世纪,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通过实验研究认为
A.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 |
B.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
C.酒精发酵只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 |
D.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细胞本身 |
淀粉酶能使淀粉在很短的时间内水解成麦芽糖,而对麦芽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A.高效性和多样性![]() |
B.高效性和专一性 | C.专一性和多样性 | D.稳定性和高效性 |
下列能促使唾液淀粉酶分解的是
A.淀粉酶 | B.蛋白酶 | C.脂肪酶 | D.麦芽糖酶 |
右图中E、F、G为3个用半透膜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E和F体积相同,G体积较大,三者置于盛有溶液丙的大容器内。原初3个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3种溶液的浓度高低顺序为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1小时后,管e和f的液面升降顺序为
A.e上升,f下降 | B.e上升,f上升 | C.e下降,f下降 | D.e下降,f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