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①,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安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衰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云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卫令齐,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回庐。禄山反,使蔡希往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③会平王平东都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真切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隙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王真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注]:①诸府:几个官署②钧礼:表敬的礼节。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⑤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近伏其仁伏:敬服。 | B.授范阳掌书记授:任命。 |
C.若欧血状,阳不支阳:假装。 | D.或言太薄薄:薄弱。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济素善卫令齐圮,因谒归 会广平王平东都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会天大雨,道不通止刀,以实病告 肃宗诏馆之三司署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魏庄子之歌钟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甄济文雅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 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
B.安禄山到卫州以后,去山中拜访甄济,以礼相待请他做幕僚。后觉察安禄山有反谋, 在劝谏不听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助,装病回到卫州旧居。 |
C.安禄山反叛,下令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屠刀,毫不畏 惧,终于感动蔡希德,并回报甄济确实有病。 |
D.安庆绪强迫抬甄济到东都安国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 |
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共19分)
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韩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祖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眜计事。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①。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史记·淮阴侯列传》
①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恶:害怕、嫉妒 |
B.高帝以陈平计以:用 |
C.居常怏怏怏怏:怀疑 |
D.素与信善善:友善、交好 |
下列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信初之国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项王死后,亡归信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
C.欲谒上,恐见禽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 |
D.高祖且至楚臣死且不避 |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行县邑,陈兵出入: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
B.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沛公)之所以不攻取楚地,就因为我在您这里。 |
C.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天下已经安定太平,我当然就应该享受。 |
D.生乃与哙等为伍:我这一辈子竟然与樊哙这般人为伍。 |
翻译课内文言文的句子。(共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7分)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后汉书·陈藩传》)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则县之县:通“悬”,悬挂 |
B.坐左转修武令坐:因犯……罪 |
C.事亡如存事:侍奉 |
D.蕃常疾之疾:嫉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谏争不合作《师说》以贻之 |
B.唯蕃能致焉或师焉,或否焉 |
C.蕃因与窦武谋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
D.若陈蕃之徒之二虫又何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藩鲜明的个性特点。 |
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
C.陈藩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 |
D.陈藩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
(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觊见之,伪喜,谓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璪至,说觊曰:“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东阁外。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时年五十一。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醉辄弥日不醒辄:总是 |
B.遇得宝玩,服用不疑疑:怀疑 |
C.乞于此货之货:卖出 |
D.嵴山民缚觊送诣晏诣:到 |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的一组是()
①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②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③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④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⑤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⑥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④⑥ | C.③④⑤⑥ | D.①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孔觊曾先后担任过司徒左长史、后军长史、江夏内史等职,后因反叛而被处死。 |
B.孔觊平生不好宝玩只好酒,常常一个月要醉上二十九天,甚至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 |
C.孔觊从不置办产业,生活常常贫困不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把弟弟道存的接济也一把火烧尽。 |
D.孔觊为人正派,不阿权贵,却听信都水使者孔璪的蛊惑而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2)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①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选自《新五代史杂传·和凝》,有删改)
【注】①宣敕:诏书。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好礼文士礼:以礼对待 |
B.吾恨未得死所尔恨:怨恨 |
C.每倾赀以交之赀:财物 |
D.高祖将幸邺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
下列句子中对划线的词的解释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谨事之吾其还也 |
B.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C.不意晋兵之速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当时以为荣焉。永之人争奔走焉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凝自幼聪明,考取进士后,被贺瑰召为从事。当瑰战败逃走时,他不离不弃,独自跟随,并临危不惧,射杀追兵,救了瑰的性命,忠勇可敬。 |
B.和凝知人识人,为国选拔人才,自信又有胆识,在担任贡举之职时,他敢于破旧规,拆掉荆门,打开省门,所录取的进士均为当时才名杰出之士。 |
C.和凝深得晋高祖的喜爱,多次被召见询问时事,他有远见卓识,料定已有反心的安从进必将趁高祖幸邺时谋反,于是帮助高祖预先谋划,平定叛乱。 |
D.和凝作为主考官,乐于行善,喜欢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如所选进士及第第五名的范质,后来当了宰相,时人都为和凝此举感到荣耀。 |
将下列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
(2)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
(3)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母小传
钟惺(明)
张母某孺人者,海虞张太学商甫祖母也,为少参某公女,生而温惠,自其在室时,已具丈夫之识。少参宦游四方,于吏事物情。有所内不得于心,而外不能决之友者,偶以试孺人。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无何,少参与其配相继没。故事,卒官者,其家人憧憧一室中,往来惟箧笥、管籥是问。孺人以一女儿,擗踊之余,视其周身周衣事,诚信无悔。自此至于归,皆寄兄息嫂中矣。
既适淳斋公,值簪绂累叶。后子姓家众稍习于奓。孺人入门,思有以易之。谓“古仕宦家,工于善后者,使其家意愿、耆欲与凡人齐,乃为可久。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请以身先之!”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家人见新妇贵家女简易如是,奓者惭服,改心从焉。事翁妪,备思媚之谊。处先后宛若间,任必取重,受必取轻。门内门外,鱼菽祭养。淳斋公不知,以此得一意于学。既析箸,得专家政,勤约如故。操一切会计出入,目之所过,捷于楮籍;心之所识,精干握算。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曰:“用其力,不尽其情。”
教其子,即商甫之父也,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盖其喜为焚修,好施予。自其天性,至此弥笃。然骤失壮子,以孙为命,外讧内怵,终亦不能愿息,暇则灯钵归依而巳。性沉静,然一启口,足为家诫。尝语诸孙妇:“吾处先后宛若间,三十年如一日者,无他,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处世之道不出此。”其语不烦而确,率此类。
今年七十,神明不衰。它无所须,惟不能忘情于立言者。曰:“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聿修克念,以保世而巳。”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
钟子曰:予读李令伯事悲之,为其为祖母也。令伯乞身于君,而张子乞言于友。志略同耳。然令伯祖母九十矣。更二十年,张子濯鳞奋翼,于以代其父为尊养者,岂有既乎?张子者,商甫也,名国彝,今为吴中佳士云。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聿修克念,聿读yu,助词,无意义。
臧获受成事而巳,臧获,奴婢之意。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恨:遗憾 |
B.自此至于归,皆寄兄息嫂中矣。息 :暂住 |
C.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争:争辩 |
D.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传:写传记 |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张母富于识见的一组是(3分)
①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
②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
③事翁妪,备思媚之谊。
④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
⑤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
⑥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国彝的祖母生来就温柔贤惠,在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懂得了侍奉丈夫之道理。 |
B.嫁到张家以后,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的子孙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祖母到他家后,思考来改变眼前的这种状况。 |
C.祖母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关系时,承担家务劳动一定选重的,享受时一定选轻的。 |
D.二十年后,张商甫奋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
(2)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
(3)教其子,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