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 |
基因 |
表达的细胞 |
表达产物 |
| A |
细菌抗虫蛋白基因 |
抗虫棉叶肉细胞 |
细菌抗虫蛋白 |
| B |
人酪氨酸酶基因 |
正常人皮肤细胞 |
人酪氨酸酶 |
| C |
动物胰岛素基因 |
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 |
动物胰岛素 |
| D |
兔血红蛋白基因 |
兔成熟红细胞 |
兔血红蛋白 |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
|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
|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
|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
| B.如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
|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
|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 |
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
|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 |
|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
|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N2/N1)×100%的值一般介于10%~20%之间 |
| B.若N6全部来自于N4,则蜣螂未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
| C.当某种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
| D.散失的热能重新用于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