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由“一边倒”转变为“一条线”战略。在这个战略上应团结的国家是
A.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
B.与中国相邻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 |
C.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的国家 |
D.与中国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国家 |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 |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 |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这里的“办法”是指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
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下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些记载和图片
A.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
B.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 |
C.表明洋务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
D.说明洋务企业就此开始走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