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
核模 |
叶绿素 |
叶绿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
核糖体 |
纤维素酶处理 |
甲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乙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丙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丁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问:甲、乙、丙、丁4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A.乳酸菌、蛔虫、水稻、衣藻 | B.硝化细菌、蛔虫、水稻、衣藻 |
C.乳酸菌、蓝藻、蛔虫、水稻 | D.蓝藻、蛔虫、水稻、衣藻 |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
下列关于生物圈能够维持自身稳态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 B.物质的自给自足 |
C.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 D.有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供应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
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 |
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
B.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
D.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
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内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如果乙的种群数量突然大幅增加则在短期内,其它种群数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A.甲下降,丙、丁增加 |
B.甲、丁下降,丙增加 |
C.甲、丁增加,丙下降 |
D.甲、丙、丁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