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有学者把17世纪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英国查理—世和明朝崇祯皇帝)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
A.社会形态转变 | B.政权发生更替 |
C.国力对比变化 | D.生产力对比变化 |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指()
A.妇女 | B.本邦人 | C.奴隶主 | D.成年男性公民 |
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公民()
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
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 |
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