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
直隶 |
14 132 |
82 527 |
43 537 |
山东 |
42 104 |
64 1126 |
74 1583 |
陕西 (关中) |
16 143 |
21 238 |
28 264 |
江西 |
45 459 |
51 545 |
43 976 |
福建 含台湾) |
19 131 |
15 205 |
39 511 |
广东 |
— — |
72 1270 |
71 1959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绩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 D.棉布逐渐取代麻布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 C.以农为本 | D.重农轻商 |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 B.精耕细作 | C.铁犁牛耕 | D.自给自足 |
英国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法律后果就是由这种形式创造的,如果形式没有得到遵守,或者没有完全遵守,就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据此判断罗马法的重要特点是()
A.严密、细致 | B.注重契约 | C.注重程序 | D.形式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