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古代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包括(   )

A.改进农业生产工具 B.更新耕作技术 C.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D.重视农业灌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C.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D.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主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C.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