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4列中每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试管号 试剂(ml) |
1 |
2 |
3 |
4 |
蒸馏水 |
1.4 |
1.4 |
1.4 |
|
pH7.5的缓冲液 |
|
0.2 |
0.2 |
0.2 |
纤维素悬浮液 |
0.3 |
0.3 |
|
0.3 |
微生物A提取液 |
0.1 |
|
|
|
微生物B提取液 |
|
|
|
|
微生物C提取液 |
|
|
0.1 |
|
www.k@s@5@u.com 高#总体积 |
2.0 |
2.0 |
2.0 |
2.0 |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 试剂,摇匀后,进行加热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深浅。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 ,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不同酶本身的 。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 。
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体,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过程,②表示的是过程,X代表的是, ④表示的是诱导过程。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那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来源于为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为成熟花粉具有。(3)对植株进行,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
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乙、丙两种植株中,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是植株,该植株群体中每一植株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种。花药培养在育种上的特殊意义是,从而开辟育种新途径。
如图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下面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
(2)IV属于细胞,判断依据是。
(3)将II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现象,与该过程有关有细胞器有(填序号)。
(4)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
(5)在离体条件下,若将图I细胞进行培养,则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细胞结构是。
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I、II代表元素,X、Y、Z、P是生物大分子,图中单体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1代表的元素是。
(2)图中单体a为,x的物质包括。
(3)用图中字母表示,组成染色体的物质是,酶的化学本质是,图中单体中具有与ATP相似的物质。
如下图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请回答:
(1)已知谷氨酸的R基为-CH2-CH2-COOH,请写出谷氨酸的结构简式。
(2)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有豆饼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发酵过程还需通入无菌空气,该培养基从化学成分分析,属于培养基,其中的生长因子主要是__________。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代谢调节方式为,其原理是。基于这一原理,发酵生产中提高谷氨酸产量的措施是。
(4)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发酵罐中发酵时,菌种生长的最适的碳源与氮源的比为____________,生产谷氨酸的最适的碳源与氮源的比为_________。
(5)某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中出现了大量的乳酸,其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