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潮流的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博园区内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参加世博会的许多国家不断交流和实践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展现了科技节能的创新成果,从而打造出一届“绿色的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
(1)简要回答材料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至少二点)(6分)(写出二点即可,有其他合理性建议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材料一: 2014年,新疆恐怖暴力事件不断,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发生了四起重大恐怖暴力事件:1月24日,新疆新和县暴恐案;2月14日,新疆乌什县发生袭警案件;4月30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出站口接人处的施爆案;5月22日,同样在乌鲁木齐市发生的汽车冲撞自杀式袭击恐怖案。对此,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严打暴恐分子,所有歹徒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充分保障下,新疆各族人民更加平等地享有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掌握了管理新疆社会、主宰自己命运的当家作主的权利,成为新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各族人民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受到充分尊重、保护和大力弘扬,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内涵。
(1)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知识,说明我国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材料二:2013年2月10日下午,广州市召开“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简称为“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广州市委书记在会上指出:“在这次作风专题调研中,基层有群众反映,一些干部对工作无所用心,对事业无所追求。”“大局意识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下一步,要把治理庸懒散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使宁波这座城市因激情焕发而更加生动精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富民”的途径。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工作原则的?
(3)政府加强治庸反腐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群众以“三多三少”形容某干部:“走马观花多,扎入基层少;听取汇报多,解决问题少;浮在面上多,连接地气少。”L市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建了一项“一周一夜一村”的长效制度,构筑起全市立体式服务基层体系。全市划分为6个片区,每两位常委联系一个片区,12个市委常委每周安排一个晚上到一个村里走访,以走到困难党员群众家中、和党员干部座谈等方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助群众解决行路难、吃水难、治安乱等实际问题。这种务实有效的做法受到了基层群众的交口称赞。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有关知识,说明L市委创立“一周一夜一村”制度的意义。(2)结合材料,运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分析L市委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重大技术装备乃大国重器。
材料一:表 2008至201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单位:亿元)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4616 |
5802.1 |
7062.6 |
8687 |
10240 |
11906 |
图 1980-2013年中美两国制造业产值比较(单位:十亿美元)
注: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
材料二: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龙头产品盾构是一种高科技隧道掘进施工装备,以前长期被外国产品垄断,2008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中铁1号”盾构成功应用于天津地铁施工。2013年收购德国维尔特公司的硬岩掘进机及竖井钻机知识产权。关于盾构的设计制造,公司提出盾构选型应充分考虑各种地质情况;应大胆创新,将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设计优化应注重施工现场信息反馈。首创远程监控平台,为客户提供故障诊断、维护与预测服务。目前,公司盾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并出口到多个国家。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公司经营的有关知识,简述中铁装备盾构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启示。
(3)中铁装备关于盾构的设计与制造思路体现了哪些哲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和产生的简要过程
开展专题论证阶段 |
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
进行调查研究阶段 |
中央政治局常委、文件起草组成员深入一线,开展座谈调研 |
征求意见稿阶段 |
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并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
中央政治局审议 |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会议分别审议决定 |
中央全会审议 |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决定 |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全面改革的政治共识。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共识的。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2)请运用所学哲学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