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的。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
B.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
C.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
B.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
D.“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
某同学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这一专题时,制作了下面的学习卡片,请指出以下内容共有几处错误()
A.0处 | B.1处 | C.2处 | D.3处 |
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观看某一新奇玩艺时,惊呼到“过去已经属于我们!”。这一新奇玩意是
A.电报 | B.电话 | C.电视 | D.电影 |
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这样一些语言来描绘某个变革的发生。这场“革命” ( )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B.推动了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C.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
D.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