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该进程的特点不包括
| A.从单一经济领域到多种经济领域一体化 |
| B.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
|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共产主义 |
| D.是一种和平的联合,努力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
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
||
| 国家定价 |
国家指导价 |
市场调节价 |
|
| 1978 |
97 |
3 |
|
| 1985 |
47 |
19 |
34 |
| 1990 |
30 |
25 |
45 |
| 2006 |
4.63 |
95.37 |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军观摩组成员谢伟思说道:“中国战后的最大需要,就是发展经济,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希望美国能和中共进行经济合作。”这表明
| A.毛泽东考虑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 B.毛泽东意识到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 C.毛泽东希望中国能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 D.毛泽东表达了战后中共和美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设想 |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
| A.提出三民主义 |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C.提出三大政策 | D.领导护法运动 |
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
|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非常深刻 |
| C.认为中国有能力战胜英国 | D.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性 |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得出
|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
|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