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纪著名的“卡诺莎之辱”。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减轻了地主的剥削 |
B.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
C.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
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其中平均地权的直接目的是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两者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均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B.均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C.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 D.均实行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政策 |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 B.募役法 | C.市易法 | D.方田均税法 |
宋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都实行了集中。下列对其有关叙述有误的是
A.设立枢密院,直接统领和调遣军队 |
B.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分别由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掌握 |
C.地方各州设立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 |
D.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