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
|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
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酶①为DNA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酶②为DNA聚合酶,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结合在一起 |
|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
|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
| D.若该DNA分子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A 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 300个 |
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
|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
| 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
| 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
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
|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
|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
| D.亲代的DNA应为⑤ |
经过对某生物体内的核酸成分的化学分析得知,该生物核酸中,嘌呤占58%,嘧啶占42%,由此可以判断 ( )
| A.此生物体内的核酸一定是DNA |
| B.该生物一定不含DNA而含RNA |
| C.若此生物只含DNA,则一定是单链的 |
| D.若此生物含DNA,则一定是双链的 |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 C.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