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茅盾先生说:“诵读文学名著,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过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活中去看。”并且“主要是从生活中去学习”。请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向同学或老师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读文学名著(经典)的。2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一个源于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者胡适遇到年轻人求字,喜欢题写他自撰的一句话:“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这句话的含意,并以此为依据概括胡适在做学问和待人两方面的品格。不超过60个字。
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走近中国记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不超过15字)
副标题: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
探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