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虎——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
湘泓
虎作为一个大型动物物种的存在,一般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具有相当数量的个体聚集在一定地域内,每个个体也都要拥有一个面积足够大的领域,才能经受住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影响的考验,维持正常的繁衍生息。
虎的存在对于维持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凡是有虎的地区,则表明该地既有大面积丰富的植被,又有多种多样的食草动物。因为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密切相关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很好的能源和物质基础,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了生物的初级产物,初级产物的消费者食草动物又产生了生物的次级产物,以食草动物为食的虎则处于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顶级位置。因此,虎被称为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
现在,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森林被大面积采伐,垦荒造田,开山修路,以及建设城镇、发展交通等等,不仅造成树种单一,植被稀少,隐蔽性差,使虎能够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小,也减少了其生存所需要的猎物,如鹿、狍、野猪等的数量,再加上人们过度的猎杀,导致虎的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大大缩小,而且往往被分割成很多相互不接连的孤立的分布点,这样虎的种群之间便失去联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繁衍,导致近亲繁殖,降低了遗传因子的质量,最终使种群丧失活力。
因此,为了使虎繁衍生息,必须首先保护好它的栖息地,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系统。我国政府不仅早已将虎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而且先后建立了许多以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关于虎的研究和保护的工程战略计划,也在全国各地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动物园等全面展开。
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绝灭,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不及时挽救,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概括说说,影响虎繁衍生息的人为因素有哪些?(2分)
答:
“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答:
联系全文回答,虎为什么被称为“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3分)
答: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虎之所以需要具有相当数量的个体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其个体也要拥有一个面积足够大的领域,是因为它一般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
B.如果某个地区既有大面积丰富的植被,又有多种多样的食草动物,那么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个地区一定有老虎的存在。 |
C.为了使虎繁衍生息,保护好它的栖息地,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系统,我国政府准备建立多个以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
D.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将受到自然的和人为的等多种影响的考验,从而在我们面前永远消失。 |
①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②“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④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⑤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⑥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⑦“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⑧“可以抄一点。”
⑨“拿来我看!”
⑩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⑪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⑫“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⑬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⑭“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文中加点的短语“这一门学问”指的是,“模胡”在文中的含义是
第⑥段中经过20年的“我”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什么?
从⑥——⑭段写了哪两件事
段⑩“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段所体现的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⑴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⑵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⑶四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⑷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⑸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能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⑹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⑺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⑻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⑼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⑽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⑾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
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分)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⑴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
B.⑶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
C.⑷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
D.⑾段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①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杀手,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尽管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发了许多抗疟疾新药,但都未能从根源上消除这一病魔。如今,美国的科学家另辟蹊径,设计出不会传染疟疾的转基因蚊子,以求彻底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
②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成功设计出了转基因蚊子。这种蚊子与自然界野蚊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感染疟疾,所以也就不会成为这种传染病的载体。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
③科学家马拉里介绍说,新一代转基因蚊子体内含有一种名为SM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疟疾感染。另外,基因转变后的“人造蚊子”的眼睛是绿色或者红色,很容易区别于自然界的野蚊子。转基因蚊子的其他脾性和自然界的野蚊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同样也吸人和动物的血,也是同样的繁殖途径,但它们一旦与野蚊子交配后,就会大大降低野蚊子的生育能力,从而最终将野蚊子淘汰出局。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第②自然段“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2分)
请你概括转基因蚊子的本质特点,并简要说说转基因蚊子的作用。(2分)
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可爱温驯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适度地拉开与“同类”的距离,而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不必戒备和算计,也不必那么多的礼节,更不用点头哈腰献媚讨好。这一切都免了,动物不欣赏人类的文化,你只要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就偎在你的怀里,狗就向你撒娇,鸟就向你唱歌。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②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宠物是人精心选择和驯化了的。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它们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人更无法考虑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相处,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这样,我们就格外思念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们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③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狗尾巴草,那么天真地守在路边,谁家的狗丢了尾巴?遍地好看的狗尾巴,令千年万载的孩子们想找到那一定很好看的狗。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趁我伏在泉边喝水的时候,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全都告诉我了。
④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你便感到这个春天的爱情又纯洁又慷慨。静静地守在昙花旁边,不要为天上的星月缭乱了视线,注视它吧,它漫长的一生里只有这一个灿烂的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仙人掌握着满把孤独,又用一手的刺拒绝轻薄的同情;一不留神,青藤就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
⑤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韵。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荚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⑥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学,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语境,体会第④段“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一句中“粗中有细”的意思和作用。
第④段划线句使用了省略号,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作用。
第⑤段中“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中的“侍弄”一词流露了“我”怎样的情感?
阅读全文,请回答植物“生活的哲学”的内涵有哪些?
通读全文,你读出了作者对人们怎样的期望?
由《法国大革命》想到的……
①英国史学家卡莱尔花了多年的心血,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随后将它交给最信任的朋友米尔去完善。然而就在第二天,手稿被米尔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了火炉!
②可以想象卡莱尔当时的心情,抱怨吧,可抱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于是他很快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③卡莱尔再起炉灶,重写这部巨著。他的第二稿,无论文字还是内涵,都达到了卡莱尔写作生涯的巅峰。
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⑤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心情不好就抱怨天气,交通堵塞就抱怨社会,上课迟到就抱怨闹钟,工作太累就抱怨老板…… 于是抱怨变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但抱怨只是一种情绪发泄,无度地抱怨,不但不能缓解烦恼,反而放大了原来的痛苦,陷入满腹牢骚、抱怨不休的恶性循环之中,于事无补。
⑥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报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⑦当你决定抛开你的抱怨时,你将会发现人生变得比较顺利、有趣。把抱怨扫除,你就可以拥有创造力,获得聪明才智爆发的空间。(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文章①—③段讲述卡莱尔的故事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