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图中B、C两地形区的名称。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
(3)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4)简述治理上述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R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
请回答:
(1)比较分析R河MN段和EF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比较X、Y两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
(3)简述甲平原南部种植冬小麦有利的自然条件。
(4)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
阅读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近期,国家决定将海南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确定了海南岛的六大战略定位,即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和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为海南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与山东省相比,海南岛的气候更有利于蔬菜生产,其优势有哪些?海南岛成为了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其冬季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2009年、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当地时间12月12日,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四次气候大会地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
材料二:图2是图1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统计图。
(1)德班气候大会闭幕时,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中白昼最短是;从此日至次年春分日,巴厘岛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是。
(2)开普敦的自然带名称是,该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读图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之处主要是,
不同之处主要有。
甲、乙两地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4)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均位于沿海或岛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这些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该图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甲、乙、丙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根据三处的横截面状况绘制了地形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河的流向是。
(2)河流位于半球,判断的理由是。
(3)河流在甲处形成河谷的原因是;在乙处成谷地的原因是。
(4)甲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左图中,A地区(虚线内)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右图中,B地区的特殊地貌是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叙述右图中铁路线的分布特点。
(3)应用所学地理知识推测C河流下游流经国家的人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