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
|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
|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
|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
|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
|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
|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
|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有关这一生产模式认识错误的是()
| 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 |
| 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 |
| 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 |
| 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 |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 B.中正有序 |
| C.敬天法祖 | D.君权神授 |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 A.公民大会 | B.五百人议事会 |
| C.元老院 | D.民众法庭 |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 A.全体国民 |
| B.全体成年国民 |
| C.所有的成年男子 |
|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