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
|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
| 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
|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2009年1月山东乳山市高三期末)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
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他的话实质上反
映了
| A.他深谙历史知识 | B.要依靠军队和士兵 |
| C.放弃炮马,亦战亦和,能扭转战局 |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
(2009年1月淮北市高三一模)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下列哪一历史结论?
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 年代 |
阵亡人数 |
| 1937 |
125130 |
| 1938 |
249213 |
| 1939 |
169562 |
| 1940 |
339530 |
| 1941 |
144951 |
| 1942 |
87719 |
——摘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
|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
(2009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期终测评)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为殖民地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④进行南京大屠杀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009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期终测评)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刊物名称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 B.民主科学 | C.追求真理 | D.平等进步 |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 A.香港 | B.台湾 | C.东北 | D.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