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很多史学家认为它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的理由主要是
A.它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 B.它是资产阶级发起的 |
C.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 | D.它力图从思想深处铲除封建专制的根源 |
《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A.稳定物价 | B.严禁流通 |
C.抑制商贾 | D.提倡节俭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
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等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官营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田庄手工业 |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A.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
D.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