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很多史学家认为它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的理由主要是
A.它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 B.它是资产阶级发起的 |
C.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 | D.它力图从思想深处铲除封建专制的根源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陈独秀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 B.康有为维新变法 |
C.孙中山辛亥革命 |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