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两极格局逐步解体②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列反映世界人民对战争进行反思,追求和平愿望的是
A.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B.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国 |
C.美国政府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D.签署《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 |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
A.逐渐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 B.逐渐形成了美国和苏联对立的两极格局 |
C.大国间利益争夺与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起 | D.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 |
二战后, 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
一战前的巴尔干地区出现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
A.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显赫 | B.巴尔干各民族之间纷争不断,文化、宗教差异明显 |
C.土耳其帝国长期压榨,灾难深重 | 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干预、争夺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