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于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实验:
a.黑鲤和红鲤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全部表现为黑鲤;
b.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既有黑鲤,也有红鲤,且黑鲤:红鲤约为15: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体色鲤鱼是显性性状。
(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 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杂交获得F1;
② .
③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例。
预期结果 。
(4)一条雌性鲤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与双亲及其它个体的眼型均不同,假如已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 。
( 8分)某农民在建立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分另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 或生物防治(引入螃蟹),某种水稻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如图甲(经济阈值是指害虫 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该生态系统引入螃蟹后,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其生态系统模式图如图乙;图丙为该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 母代表相应的能量。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_________点进行了农药防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水稻害虫和螃蟹在该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积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水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可用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
(4)水稻害虫同化的能量D=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D/(B+C)的比值约为__________。
(11分)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学问题:
(1 )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 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 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 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链。若基因S的b链
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② 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属于,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2 )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 )对矮秆抗倒伏(h )为显性,抗病(R )对易感病(r )
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 (HHRR )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I〜III)培育优良品种(hhRR )的过程。
①用方法I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这种植株由于,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I〜1 )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III,其原因是o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F1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 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
(10分)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 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笫二信使。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分析,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细胞内受体全部为与DNA结合的蛋A,本质上就是启动染色体基因进行,最终提高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尤其是某些酶的数量,來长时间实现对细胞代谢 和功能的调节。
(2)第一信使主要包括、等,其中前者随血液流经全身,传递各种倍息;后者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二者的共同点是:①它们在体内含量,②在被受体接受并起作用后一般要被。
在第一信使中还包括一些局部介质。如由T细胞分泌的,作用于B细胞,可促进B细胞的。
(3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网络是,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0分)某小组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对铁线莲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并分析回答问题(曲线叶绿索a/b表示叶绿索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
(1 )从铁线莲绿叶中提取色素时,所得滤液颜色偏黄,分离得到的四条色索带都不淸晰,则可能漏加的化学药品是。
(2 )铁线莲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3)如图所示,当遮光比例达到10%以上时,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总含量随之增加,其中含量增加更多,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当遮光比例达到90%时,叶绿体中消耗的CO2量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4>与10%遮光处理相比,不遮光处理的植株干逭较小,可能的原因是。
因此在生产中为了保证铁线莲的产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5)该小组欲测定铁线莲叶片在25℃下的呼吸速率,设计了简要的实验,思路如下:将上述植物叶片置于密闭容器中,在25℃、10%遮光条件下,测定叶片 CO2的释放
该实验思路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给予改正:。
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⑴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⑵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⑶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