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不包括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 B.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
C.中国逐渐沦为经济附庸 | D.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
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
A.说明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说明国家财政困难 |
C.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 | D.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
据考证,从唐代遗存下来的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唐代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 | B.唐代官方印刷手工业部门发达 |
C.唐代私营印刷业开始兴起 | D.唐代不再抑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 B.铸造业兴盛 |
C.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D.居民重视风水 |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 | B.精耕细作 |
C.男耕女织 | D.家庭经营 |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