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
(3)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
(4)简要分析①、②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_____%和______%。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______。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_____,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______。
(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
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_____。
(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_____国相近。
(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根据经济与人口关联性,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
(4)B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
(5)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否适用于图示的所有国家?为什么?
下图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代表工业区的是;代表低级住宅区的是,代表高级住宅区的是。(填代号)
(2)在图例①~④中,①类用地的建筑高度与距离市中心的关系一般是
。
①类用地中超市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是
;
②类用地的主要作用是;
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福建省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量迅速猛增。与改革开放前比较,我省人口迁移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就是从“沿海向内陆”模式逆转为“内陆向沿海”模式。
材料二 2000年福建省部分设区市人口流动状况
(1)若材料二中甲、乙两城市分别是南平和泉州,依据表格数据推测,甲城市是,乙城市是。
(2)影响福建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3)大量外来人口流入甲市,对该市会产生哪些影响?
(9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中,在不过河的情况下,测量太阳高度及铁塔影长。他们在12月22日某时测得的太阳高度为β=780(如图),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为23日0:00。过三个月后某时,又测得太阳高度为α,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所处的经度是,纬度是,所属的国家是。
(2)图中的α= 。
(3)塔顶的影子从Q—R伸展,表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移动,北京地区的昼长逐渐。
(4)该兴趣小组中,有人计划在2008年来中国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他若乘飞机沿最短航线的方向直飞北京,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