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8分)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这是为当今时代普遍认同的历史观。依据下面给出的历史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材料二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西南地区)之土司,吸龅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材料三 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信念是:“人类过去充满了黑暗和愚昧,而人类未来则是一片光明。人类的状况总是逐步改善的。人类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正是启蒙运动使人们普遍地接受了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同的历史观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以下是维新变法运动前后的一些言论:①“尧舜以道统传心,孔孟以圣贤垂教,历数千年如一日……盖天经地义,万古不磨”;②“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③“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不变一言,绝非天运”;④“祖宗之法不能变”。
(1)以上两段材料中的历史观是否相同?分别概括其含义。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
(2)结合17、18世纪的欧洲历史分析启蒙运动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产生的社会背景。(10分)   
(3)选择观点相反的两条言论,分别分析其实质和影响。(8分)(写出言论的序号,直接做答即可。如选择三条以上的言论做答,只按前两条给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是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指出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廛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 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之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通,使金陵失去咽喉地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摘自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2)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 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摘自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分别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业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1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观点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4:00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4:15革命文艺
5:30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6:20革命文艺
6:30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体育节目
8:15革命文艺
8:30新闻和报纸摘要
11:00国际时事
11:30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对工人广播
12:30新闻
13:00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
15:4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红小兵节目
16:20红卫兵节目

材料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节目表(节选)

周一至五逢整点安排10分钟《整点新闻》,逢半点安排5分钟《半点新闻》和5分钟《气象·生活》。
周六、日
0:30 午夜剧
1:30 怀旧影院场
2:30 夜读心灵
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7:20 早知天下
8:00 体育直播间
8:20 做客中央台
8:40 财经在线
11:10 法治中国
12:35 体彩时间
12:40 中国质量报道(含整点新闻)
19:20 城乡纪实
20:30 天天福彩
20:35 小喇叭
22:30 神州夜航 (含整点新闻)
0:10 生活资讯
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8:35 流行经典
9:30 娱乐周报
12:00 天天体彩
20:30 天天福彩
20:35 体育沙龙



请回答: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下列摘编自《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的材料,回答问题。
1959年5月,中共中央在给西藏工委《关于当前在平叛工作中几个政策问题的决定》的批示中指出:目前西藏地区的任务是,结合平息叛乱的斗争,采取边打边改的方法,完成全区的民主改革。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以三反(反叛乱、反乌拉、反奴役)双减(减租减息)为内容;第二步,以实行分配土地为内容。……明令宣布那些参加叛乱的上层反动分子、寺庙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土地,由原耕种的农民耕种,并在今年实行“谁种谁收”,以后再行分配土地的政策。对于没有参加叛乱的贵族的土地和多余的农具、耕畜、房屋,一律仿照内地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办法,实行赎买政策,对牧区的政策,应当同农区有所不同。……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废除人身依附,解放农奴和奴隶,废除农奴主及其代理人的一切封建特权,废除寺庙的一切封建特权(包括委派官员,管理市政,私设法庭、监牢、刑罚,没收财产,流放人民,私藏武器,干涉民刑诉讼,干涉婚姻自由,干涉文化教育事业,破坏生产等)。……必须迅速地确定所有制,以安定牧区人民的生产情绪,没收参加叛乱的牧主的牲畜分配给牧民,实行“谁放牧归谁所有”的政策;对于没有参加叛乱的牧主的牲畜仍然归牧主所有,实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
请回答:依据材料,归纳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为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依据材料,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并指出其危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朝廷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界、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请回答: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