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泰勒和赫尔斯发现了代号为PSRl913+16射电脉冲星,该天体是一个孤立双星系统中质量较大的一颗,经观察发现双星间的距离正以非常缓慢的速度逐渐减小,该观察结果与广义相对论中有关引力波预言的理论计算结果非常相近,从而间接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泰勒和赫尔斯因此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由于双星间的距离减小,下列关于双星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周期逐渐减小 B.角速度逐渐减小
C.两星的向心加速度均逐渐减小 D,线速度逐渐减小
科学家常用中子轰击原子核,这是因为中子[]
A.质量较小 | B.质量较大 |
C.能量较大 | D.显电中性 |
关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衰变,下列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而发射出来的 |
B.半衰期的大小不随化学状态、温度等变化而变。 |
C.某核放出一个β粒子或α粒子后,都变成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 |
D.若原来有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10个,则经一个半衰期后,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
A、B两种放射性元素,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tA=10天,tB=30天,经60天后,测得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为[]
A.3∶1 B.48∶63
C.1∶16 D.16∶1
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原子核放出电子后,它的质量数不变而电荷数却减少1。 |
B.核衰变时放出的射线都是由带电粒子所组成的 |
C.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它和外界的温度、压强无关。 |
D.γ衰变不改变元素在周期表上的位置 |
A、B两种放射性元素,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如图1所示,其中一个放出α粒子,另一个放出β粒子,α与β粒子的运动方向跟磁场方向垂直,图中a、b、c、d分别表示α粒子,β粒子以及两个剩余核的运动轨迹[ ]
A.a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B.b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C.b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D.a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