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读下列三幅图片:
  
科索沃战争           两伊战争           9·11事件
材料二 2003年9月24日 中国外长李肇星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呼吁国际社会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关于联合国的作用问题,李肇星指出,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中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继续坚持和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最终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存共赢。
材料三 关于发展问题,李肇星说,当前,迫切需要改变南北差距继续拉大的现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发达国家要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在市场、资金、技术、减免债务、贸易条件等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支持。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政府认为当前形势下应该如何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造成南北差距扩大的根源是什么?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
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王盘庚说:“重我民,无尽刘。”(注:所谓“刘”,《尔雅释诂》:“杀也。”即指宰割之意。)
商纣王曾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材料二《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
材料三在灾荒年间,解决民生问题尤其重要。《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指饿死的人)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材料四“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关注民生,是近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对于民生主义,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中国国民党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盘庚和商纣王在治国思想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不同的统治结果。两人统治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范仲淹为解决民生问题而采取的救灾措施。
(4)明末清初,民本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并分析黄宗羲经济主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5)据材料五归纳孙中山民生主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并谈谈你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看法。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滇缅公路面临严重威胁。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牵制的日军,最高时达到94%以上。据统计,二战期间,中国军队消灭日军155万余人。从1942年4月起,中国先后为盟国提供了10多个机场。中国给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农、矿产品;给美国提供7.4785亿美元的桐油、锡矿和钨矿等;给英国提供1.148亿多英镑的农、矿产品。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料汇编》
材料三

联合国维和行动反战和平运动 1986年中国发行的国际和平年纪念邮票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
(3)进入21世纪,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和平力量不断增强。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前制约战争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利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利……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政府的形式以最高权力,即立法权的隶属关系而定,既不可能设想由下级权力来命令上级,也不能设想除了最高权力以外谁能制定法律。所以,制定法律的权力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
——约翰·洛克《政府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的主要思想。
(2)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是如何发展了洛克的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民主政治的认识。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他开始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建立一所翻译学校,在1835至1848年间将大约2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中东第一支新式的陆海军。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近代化的工业结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量的工厂。不过,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的政治改革使他成为埃及的封建独裁者。”
(1)据材料一说明穆罕默德·阿里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并分析改革的性质。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