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kJ·mol-l
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 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
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或反应 |
原理解释 |
|
A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具有高熔点 |
B |
钠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
C |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都呈红色 |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是碱 |
D |
铁制容器可用于盛装冷的浓硫酸 |
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
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Cl¯、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将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无沉淀生成;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酸性,又有气泡产生;③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pH<7 | B.一定存在CO32¯、SO32¯ |
C.一定不存在NH4+、Fe2+、Cl¯ | D.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才能确定Na+的存在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4.48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0.4NA |
B.常温下,1.0L 1.0 mol·L-1NaAlO2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C.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NA |
D.0.1 mol Fe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是0.2 NA |
某稀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ZnSO4、Fe2(SO4)3、H2SO4、CuSO4,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下列各图表示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