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A. I; I B. II-1; I
c. II-1或 I; I D. II -1;II -1
雌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染单体和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A.8、16、16 | B.8、8、8 |
C.16、0、16 | D.16、16、16 |
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 |
B.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
C.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D.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
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看不到核膜和核仁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 | B.中期和后期 | C.间期.前期和中期 | D.间期.中期和后期 |
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②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