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 B.陶瓷之路的兴盛 |
|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
1962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 |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
观察右图,它是当时我国哪一个历史事件的反映?
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 C.开展大跃进运动 |
|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 |
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B.维新变法时期 |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
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
|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实行土地改革 |
|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
|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之所以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 B.揭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
| C.吸取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 |
|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