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
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
A.“治之经,礼与刑” |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春秋战国“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所规定的秩序的合理性,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这个依据是( )
A.“民贵君轻” | B.“人性本善” | C.“重义轻利” | D.“浩然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