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
|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
|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
|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
| A.西门子发电机 |
| B.英国的蒸汽机车 |
| C.卡尔.本茨第一辆汽车 |
| D.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下列关于三次英荷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
| B.导火线是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 |
| C.结果是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 |
| D.实质是争夺世界市场的的商业战争 |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
|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 A.趋同性 | B.整体性 |
| C.多样性 | D.全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