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
实验 编号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 |
|
病斑 类型 |
病斑中分离出 的病毒类型 |
||
① |
a型TMV![]() |
a型 |
a型 |
② |
b型TMV![]() |
b型 |
b型 |
③ |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 |
b型 |
a型 |
④ |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 |
a型 |
a型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 实验④
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F,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环境改变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
B.F基因决定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 |
C.FF的幼体存活率一定高于杂合子 |
D.该种群中F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表示新物种的产生 |
某植物群体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为AA:Aa:aa= 1:4:l。比较自交一代与随机交配一代得到的两个子代群体
A.基因型频率相同 | B.纯合子比例不同 |
C.基因频率不同 | D.杂合子比例相同 |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
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
D.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
A.适应特定环境 | B.定向变异 |
C.定向生存![]() |
D.能传种接代 |
下图为人体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⑤和ATP中所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
B.启动该过程必需的有机物①和胰岛素、生长激素一样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
C.在合成人体该过程消耗的ATP时所需能量可由淀粉、蛋白质、脂肪氧化分解提供 |
D.核内形成的④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