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左图为大肠杆菌DNA 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用文字回答: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___,“6”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5”表示______________ ______,“5”共有______      ____种。
(3)在DNA复制过程中,要先使样品的氢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      __________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4)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完全相同的原因是①      _____ __________
(5)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如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但具有相对性,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新鲜的红色康乃馨②烧杯③玻璃铅笔④质量分数15%的盐酸⑤清水⑥量筒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标上A、B。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
问题: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请根据DNA平面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 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
(2)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请回答:
①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 个,C和G共 对。
②该DNA片段复制4次,共需原料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③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 碱基对的比例高,DNA分子稳定性高。

现在有甲、乙、丙三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化合物,它们所含的元素不超出C、H、O三种,并在体内有下列关系:

请回答问题:
(1)写出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人体血液中,甲物质的含量应保持在_______%,才能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乙在人体内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当进行人工呼吸时,除利用外力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外,请结合化合物乙的调节作用予以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丙在细胞内的含量最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5)目前化合物乙在生物圈中的含量不断上升,对所有生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人们把这种影响称为______效应。你认为造成化合物乙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如果要减缓此不良影响,你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蚕在我国有3千多年的历史,经研究发现其染色体组成为2n=56,其性别由ZW型性染色体决定,即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含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Z表示,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含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W表示。西南农业大学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2003年11月15日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框架图,2006年1月2日,又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2008年12月,完成世界首张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的使家蚕吐出了天然的金黄、鹅黄、绿、粉红、白、赭色蚕丝,而且永不褪色,重现了中华丝绸之路的光芒。请回答有关问题:
(1)欲测定家蚕基因组的DNA序列,应该测条染色体上的DNA。
(2)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丝蛋白基因导入其他动物体内时,提取这种目的基因的途径是
(3)因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所以及早鉴别出蚕的雌雄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在家蚕中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皮肤正常和皮肤油性两个品种的雌、雄尚未交配的纯种蚕蛾若干,则选择基因型是为父本,基因型是为母本进行杂交,可在幼龄阶段就能区分雌雄个体。如果用X射线处理蚕蛹,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连接到___________染色体上,从而可以借助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蚕卵的这种变异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的变异。
(4)家蚕的黑色卵(B)对白色卵(b)为显性,绿茧(D)对黄茧(d)为显性,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B和b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现有纯合黑卵黄茧和白卵绿茧未交配过的雌雄蚕若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D和d是否也在第2号染色体上。
实验目的:探究D和d是否在第2号染色体上。
方法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资料结合蛙“神经-腓肠肌”标本示意图,将下列验证实验补充完整:
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它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会尽快消失,乙酰胆碱酯酶能够催化它的分解。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蛙神经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腓肠肌(二者之间的连接类似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使其收缩,可以用电流表记录肌肉细胞上的电位变化。

实验目的: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上述装置、放电
装置、有机磷杀虫剂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和现象: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用电极分别同时给予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一次刺激,腓肠肌都收缩一次,电流表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二步:在装置1的(填字母)处滴加一定量的有机磷杀虫剂;在装置2的相同位置处加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

第三步实验现象:
装置1:
装置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