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4月2日,为期一天的二十国集团(G20)伦敦金融峰会在达成多项共识后落下了帏幕。据此回答问题。
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这传达一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专门受过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
A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 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C 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
D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过百度对“金融危机预测”进行搜索,可以获得近400万条相关内容,也许正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变幻莫测,才吸引更多的人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哲学上看,这一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
A 正确认识经济运行规律可以促使各国经济走向复苏
B 通过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C 对金融危机的正确认识是世界经济由衰退转向复苏的动力
D 通过不同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感受到金融危机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9月份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6.1%,防止通货膨胀依然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货膨胀与纸币发行量有密切关系,以下对纸币发行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可以随意发行多少
B.纸币的发行量纸币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
C.只要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D.通货膨胀一定就是由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

某居民需要买住房却无足够的钱购买,自己在支付给房产商一部分钱的同时,又向银行贷了一部分款,并分期付款。该居民支付给房产商的钱款和还给银行的贷款,其职能分别是

A.前者是流通手段,后者是支付手段 B.前者是支付手段,后者是流通手段
C.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贮藏手段 D.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流通手段

下列对货币理解正确的是

A.货币是和商品同时产生 B.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D.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物有所值”所体现的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商品的质量和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格 D.商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007年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梵蒂冈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建立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外交部发言人进一步指出,梵方不得干涉中国内政,包括不得以宗教事务为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这个主张主要体现了()

A.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B.我国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
C.我国引导宗教为社会发展服务
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