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特大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据此回答问题.
20美国《科学美国人》发表文章指出:早在公元前780年,中国就开始记录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公元二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地动仪几十年前,地震研究技术和力量获得了长足进步,很多研究人员自信地认为他们可以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时间。然而,1985年由美国地震局资助的一项地震预测实验却没有成功。中国和日本也资助了一些地震预测项目也没有获得成功。这说明
(1)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认识具有反复性
(3)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4)地震的本质是人无法预测的
A(1)(2)(3)(4) B(2)(3)(4) C(1)(2)(3) D(2)(3)
3月13日日本《经济新闻报》发表文章“日核电站安全‘防线’缘何失败”。指出,在日本这样的地震多发国,要确保核电站安全有两个条件:一是设计核电站是要保证即使其所在地发生超出预期的大地震,其设施也足以抗震;第二,即使发生超出预期的大地震,也能安全停止核反应堆活动,并具备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多重安全措施。但日本和电站应对地震的各种设施都十分脆弱,没有电源这一破绽使得安全策略的裂缝越来越大。这说明
(1)日本核电站的安全措施具有合力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4)核电站安全是无法保证的
A(1)(2)(3)(4)B(2)(3)(4)C(1)(2)(3)D(2)(3)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认识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的小鸟在快乐的歌唱”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

A.学习小鸟的快乐生活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幻莫测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②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③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④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