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来法院行政案件审理情况来看,行政争议案件年增两成,尤其是交通运输管理、规划、土地、房屋拆迁、环保、社保等成为行政争议的热点问题。回答问题。统计显示,近年来“民告官”案件年增两成,这( )
①说明公民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意识在不断增强
②说明“民与官”的矛盾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
③是公民依法进行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的表现
④有利于推动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公民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除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外,还可以( )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将自己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反映给有关部门
②将自己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反映给人大代表,寻求更多的帮助
③求助新闻媒体,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自己遇到的不公正待遇
④张贴大字报,指责有关部门的违法乱纪行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温家宝总理的话警示我们()
A.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
C.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D.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事物的复杂性 |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意思”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理”,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到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变 |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D.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
如今,山寨产品层出不穷。如在饮食类,就有“康帅博”、“脉劲”、“王老古”、“白事可乐”、“豪牛酸酸乳”等;这些山寨产品的外包装几乎与原产品无异,但只是对品牌产品的简单复制,而且质量也往往不能得到保证。从哲学上看,这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实现事物的发展
③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④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