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对这一建议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针对叛乱七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阻众抗命,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的局面而提出 |
| B.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
| C.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
| D.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
“中国文化在自己的遥远记忆中,……有过在更深层面上接受佛教文化的经验。……这个陈年经验,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面前,便变得不灵了。这时候,臃肿颟顸而又年迈气衰的古代中国文化,如何能够驾驭得住轻盈便捷的奔马之用,而不思先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呢?”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批判
| 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
| C.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 D.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对中国近代的大变革给出了一幅模式图。下列言论中,不符合此图要义的表述是
| A.西方工业革命与中国王朝危机交会,使中国历史转向 |
| B.西方国家成为宗主国,中国成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 |
| C.中国近代化过程就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过程 |
| D.西方侵略激发起拯救民族危亡、改造社会的强烈回应 |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小说 | B.戏曲 | C.说书 | D.绘画 |
明清史志资料显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
①江南市镇经济繁荣②纺织业显著发展
③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④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 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
|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 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