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相关的措施有()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图片所示的哪位皇帝在位时,丞相的权力受到中朝的严重制约()
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
A.宋朝 监察、控制地方官 | B.明朝 巡查地方、检查政令贯彻情况 |
C.汉朝 巡行郡国、监督诸侯国 | D.唐朝 代天子出巡、检查地方法纪 |
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 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 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