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对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认为,像孔子这样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的人,不堪当“老师”。 |
B.虽然隐者出言不逊,但子路还是恭恭敬敬地站着,体现孔门弟子的本色。 |
C.隐者招待了子路,并叫两个儿子出来见子路,说明他没有忘记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 |
D.最后子路对隐者的一番议论和对孔子主张不能实行的感叹,实际上也就是孔子的态度。 |
子路的一番议论,体现了什么政治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问题。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怒,王囚之,论为城旦①。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②:“其雨淫淫,河大而深,日出当心③。”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④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相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桓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声音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选自干宝《搜神记》)
[注释]①城旦:一种苦刑,受刑者白天防备敌寇,晚上筑城。 ②缪其辞:故意把话说得曲折隐晦,缪(miù),通“谬”。 ③日出当心:太阳照着我的心,意思是向太阳立誓,表示自杀决心。 ④衣不中手:意思是衣服已经腐朽,经不住手拉。对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囚之,论为城旦论:定罪。 |
B.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缪:故意使含义曲折隐晦 |
C.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宿昔:旦夕,形容时间短。 |
D.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旬日:半个月,即十五天。 |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哀之②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③河大而深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
选出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
例句: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 B.肇锡余以嘉名 |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D.为仲卿母所遣 |
对本文思想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韩凭妻不慕富贵,忠于爱情,投台自杀,终与韩凭合葬一处的故事,故事曲折动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B.本文热情地歌颂了韩凭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以及韩凭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慕富贵的高贵品质。 |
C.本文通过写韩凭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也从侧面揭露了宋康王之类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无耻。 |
D.本文的结局写韩凭夫妇的墓上长出两棵大树,根交枝错,且有鸳鸯栖鸣于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
下列断句正确一项的是()
A.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
B.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
C.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
D.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其妻乃阴腐其衣。
⑵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此两联虽见唐人小说中,其实佳句也。郑谷诗“睡轻可忍风敲竹,饮散那堪月在花”,意盖与此同。然 论 其 格 力 适 堪 揭 酒 家 壁 与 市 人 书 扇 耳 天 下 事 每 患 自 以 为 工 处 着 力 太 过 何 但 诗 也。
(选自叶梦得《石林诗话》)
⑴后世人将“唐人小说”通称为。
⑵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唐人小说的一项是
A.《长恨歌传》 | B.《李娃传》 | C.《搜神记》 | D.《柳毅传》 |
叶梦得对郑谷“睡轻……”这两句诗的评价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①,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②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程试: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②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行往来,屡辱见过过:探访 |
B.先之启事,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
C.然其为功,亦不易也易:轻视 |
D.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徘徊:迟疑不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贪禄仕以养亲/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史记·汲黯传》) |
B.惟恐不悦于时人/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秦晋崤之战》) |
C.学成而身辱/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冯谖客孟尝君》) |
D.在《易》之《困》曰/死何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聊斋志异·促织》)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⑵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⑶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话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后面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②,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尘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③,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④,则令闻孔昭⑤;振缨公朝⑥,则德音⑦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大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闻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名冠州里——冠:位居第一 |
B.时亮崇修学校——崇:重视 |
C.有风吹君帽堕落——堕落:脱落 |
D.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示:告诉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
①人无能间,乡里称之②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③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④以君望实
故应尚德之举⑤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⑥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A.①④⑥ | B.③⑤⑥ | C.②③④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
B.孟嘉曾担任太尉庾亮所部庐陵郡的从事,后主动辞职回家。不久,因庾亮要选拔德高望重者为儒官,孟嘉凭着较高的名望和实才,又被改任为劝学从事的官职。 |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
D.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因而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2)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语句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
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
C.犹不能济济:救济 |
D.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 |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等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
D.魏德深深受百姓的爱戴,为了能拥有魏德深这样的好官,贵乡百姓和馆陶的百姓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最终魏德深被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 |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