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①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②否定基督教③废除天主教会的等级制度④反对专制王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到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一五”计划时期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 B.洪仁玕、康有为 |
C.康有为、孙中山 | D.孙中山、陈独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