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我国正在进行着第六次人口普查。这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
材料三: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毛泽东说:“……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五: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人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观念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3)根据材料五,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
(4)上述材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采。”
——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
(1)二战后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是什么?效果如何?
材料二关贸总协定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其中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因其成员已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而且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99年12月30日
(2)根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相比有何特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在宗旨和基本原则方面又有何相同点?
材料三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l9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l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元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图表组
材料二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 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1)材料一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项英、法、苏三方互助条约将被描述为一个反轴心国的“意识形态”集团的形成。人们将会说我们放弃了进一步保持公正的努力,正在蓄意准备进行对立的大国集团之间的战争。这意味着英王陛下政府最终放弃了与德达成谅解的一切希望。
——《英国外交文件》
材料三 英国首相张伯伦说:“我必须承认我对俄国极度地不信任……而且我怀疑它的动机,我认为这些动机与我们的自由概念没有多少联系,并且它只关心把别人弄得人人不和”。
——费林《张伯伦的一生》
材料四 事关紧迫,即使与魔鬼妥协也在所不惜。
——苏联某领导人的言论(1939年)
(1)材料一中图1所示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图2中,张伯伦回国后为什么洋洋得意?(3分)
(2)材料二中“英、法、苏三方互助条约”提出的目的是什么?此条约最终是否签订?(2分)
(3)材料三中张伯伦所说的“对俄国极度地不信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事关紧迫”具体指什么?“魔鬼”指谁?苏联与“魔鬼”妥协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结果?(4分)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材料2:联合国秘书长在千年报告中说:“建设一个比20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乃是需要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都作出坚定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可见个人在联合国事务之中是可以也应该发挥周积极作用。
(1)这两座雕塑反映出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维护其宗旨的办法是什么?
(2)当今世界维护联合国宗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已在对外政策上树立起责任大国的形象,成为联合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你认为这与我国新时期哪些对外政策有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